老舊小區改造,建設信息化無障礙生活圈!
來源: 發布時間 :2021-02-23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在民生工程板塊,老舊小區改造中以“城市更新”為關鍵詞上開好局,起好步,是全民關注的重點。
去年6月,杭州打響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大會戰,無障礙改造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未來社區建設。而此次的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無障礙建設樣板“德勝新村”的建設,就是由華途科技攜春芽無障礙與合作伙伴共建的首個適老和無障礙智慧社區。
(圖為杭州市政府專題報道)
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的德勝新村,是一個“老”社區,體量大,人口多。小區住戶近萬人,其中老年人占比20.6%,殘障比率也較高,肢殘51人、視障25人。此次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無障礙建設樣板—“德勝新村”的最大的亮點,在于引入全齡化無障礙理念,打通老人活動區、鄰里活動區,統籌考慮各類使用人群特點,形成了無障礙全齡環線。
“我當前在哪個位置?前方有哪些信息?如何走到想去的地方?”視障體驗用戶錢先生說,這是視障人士獨自出門難的“三座大山”。而今,只要打開春芽無障礙地圖App,或是戴上智能手環,就會自動觸發,根據布點語音提示視障人士所在位置、附近公共服務點與行進路線?!罢Z音會自動循環3遍?!卞X先生想將此反映給自家社區去借鑒,“確實方便!”
信息化無障礙社區改造
亮點一:精準適應不同的用戶群體
(一)視障人士
精確的環境定位,周邊位置信息的語音播報,特定的盲道導航。
(二)輪椅人士
一鍵查詢周邊無障礙設施,特定的無障礙出行路線規劃導航。
(三)老年人士
多功能穿戴設備:健康監控、活動軌跡、無障礙路線規劃導航。
亮點二:不同的場景內配備的“黑科技”
(一)無障礙導示地圖
無障礙導示地圖既滿足視障人士觸覺摸讀,同時滿足輪椅及其他人士閱覽。標識出范圍內的各個關鍵節點、輪椅人士和視障人士的無障礙路線、無障礙設施等,讓使用群體能快速、直觀地構造空間概念,了解小區布局快速找到設施或相關信息。
(二)無障礙輔助提示器
通過聲音把位置信息,方位信息轉換為聽覺信息,為視障群體服務。采用了人體感應,結合RFID、藍牙技術上的融合,可實現感知特定人群。只有需要提供輔助的殘疾人士途經節點前,提示器才會服務。
(三)無障礙綜合信息服務亭
以小區周邊無障礙地圖為基礎,以“大屏帶小屏”的組合為用戶提供定位、路線規劃和導航服務,同時在移動端上也以web等輕應用形式展現無障礙電子地圖。